原标题:一个小小的角落,学习的热情催生着友谊,并已成为传递学习精神和奉献爱心的平台
山城英语角12载伴万千学子走出国门
6月16日星期五。当晚6时,夜幕还未降临,文化广场一角悬挂的条幅“欢迎参加本溪英语角,Welcome to Benxi English Corner”格外引人注目。几十个学生围着几个老师模样的人用英语热烈地谈论着,人越聚越多,一些市民也加入进来。这里就是走过12年风雨历程、俨然成为山城最大英语文化阵地的本溪英语角。
因深受沈阳中山广场英语角影响,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杨秀峰创立了本溪英语角。那时,他遭受了不少误解和质疑。有人问他:“你弄这个干啥?有时间办班多挣钱啊!”不管别人怎么说,在当年传播手段单一的情况下,杨秀峰坚持上街发传单,上门联络学校。为了聚人气,他还在附近的洋快餐店“蹲守”,邀请外国人参加英语角的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交际环境,让大家在英语角学到贴近生活、原汁原味的英语。”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初心。
记者在英语角现场看到,来自渤海大学的孟凡曜拿着杨秀峰为每个参与英语角的人准备的一份资料,上面写满了英语会话基本句型、绕口令、谜语等,孟凡曜一边和一个中学生对话,一边仔细纠正对方的语法错误。另一头,东北大学学生兰海翔向一群孩子讲述自己在国外留学的所见所闻,“掌握一门外语,你的世界会变得广阔……”
来过英语角的人都知道,这里不用花一分钱。制作条幅、交通和餐食费、电费、印发宣传材料、组织活动等等全都由杨秀峰和几个志愿者自掏腰包。他们既要负责协调英语角的工作,还要吸纳新成员进来学习,同时,也要寻找优秀的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行列。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他们拒绝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也没利用英语角招生牟利。
英语角从每年的5月末持续到9月中旬,每周五和周六的18点30分开始,杨秀峰他们没缺席过一次,有时候人群散去公交车都没有了,有时候赶上下雨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坚持来。市高级中学的王晓曦、平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田锁仁等老师都是志愿者的“固定班底”,省实验学校本溪分校英语教师林杨在这群志愿者当中算小辈,他建立了线上英语角,把英语爱好者集中到一个微信群里,分享英美文化实用知识,大家自由自在地讨论英语问题。正忙着给大家解答问题,热情帮助新来的英语爱好者练习口语的陈明老人年轻时是煤矿工人,利用业余时间每天模仿、听写和背诵,通过自学成为一名翻译,他本人的励志故事和分享的英语学习方法令英语角的学生和家长赞叹不已。
英语角伴随着一批批孩子成长起来,在这里他们提高的不仅是英语水平,还收获了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这些年,有十万余人次参与这里的活动,其中不乏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年轻人,考入了香港科技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等学府。他们对英语角念念不忘,经常来做志愿者,陪弟弟妹妹练口语。
这个小小的角落,学习的热情催生着友谊,成为传递终身学习精神和奉献爱心的正能量平台。“我希望这些孩子将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记得当初参加过公益英语角,这个经历会支撑他以后参与和组织其他公益活动。嗯,我相信一定会的。”杨秀峰如是说。
记者 车晓丹